2023-02-27
作者: 来源: 点击量:213

法行寺塔位于汝州市内东北隅的丹阳西路塔寺街,法行寺因有此塔而俗称塔寺庙,寺前街道也取名塔寺街。法行寺又称法华寺,至今香火还很盛。这里北依嵩山,南临汝河,自然风光优美。古时便有“岘上叠翠列围屏,妙水春田带雨耕。春日桃园千顷丽,秋天汝水平舟横。温泉晓霁多清趣,玉岫斜晖分外明。我欲龙泉观夜月,崆峒烟雨阻人行”的描述。
据明代万历年碑记:“法行寺创建于大唐。”另据直隶汝州志载:“法行寺在城法行街,本名法华寺,梁武帝与讳志公禅师讲道处也,中有志公浮图一座,屡经重修。”史书载:“宝志,齐梁高僧,世称宝公或志公。金城朱氏子,先在汝州,曾传法华经,名其寺曰'法华寺’。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曾至法华寺与志公讲道……”
法行寺塔坐落于长宽各6.8米,高0.68米的方形基座上,坐北朝南。塔平面呈方形,通高约30米,外形略呈抛物线形,上为九层八角形叠涩密檐,每层均有一半拱形小佛龛。顶部在砖刹座上立宝珠形铜刹。塔身南壁辟圆券门,门内设方形塔心室,可达第二层,室顶用叠涩砖砌筑,造型奇特。方形塔身的壁画砖虽经多次抽换,外形仍保留有唐代风格,当为唐塔。九层叠涩密檐颇具宋、金特点,似为宋、金建筑。从整体造型上看,塔下部方形塔身应为唐塔,塔上部八角九层叠涩密檐又为宋金时期重新加筑。在一座砖塔上表现出两个不同时代的风格,在我国古塔史上实属少见,为研究古代砖塔提供了实物资料。该塔虽经千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争创伤,从外观上看,仍然古朴典雅,庄重大方,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2006年5月,法行寺塔经国务院核准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载附件:
豫公网安备41017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