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0
作者: 来源: 点击量:210
- 《河南省家训家规》编纂方案
一、宗旨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的讲话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寻优秀传统文化的脉络,加强对青少年一代的基础教育,筑牢民族兴旺和社会发展的根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拟编纂《河南省家训家规》一书。
二、指导思想
书稿编撰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各个历史时期不同人物的治家方略尤其是在家训家规方面的闪光点。
三、组织机构
本书设置编委会。组成人员:相关领导。
本书设置总编室。主编由省地方史志办党组书记、主任管仁富担任。
四、编撰流程
资料收集、整理以县(市、区)地方史志办为单位,收集整理属地相关内容。 省辖18个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一审把关。总编室编辑2审、副主编3审、主编终审定稿。
五、收录范围
本书从春秋战国至当代的河南省家训家规中精选 ,基本出自名家经典或望族载录,涉及人物 人。
六、总体结构全书设修身、励志、劝学、诚信、务本、守法、名节、清廉、正直、中庸、文明、礼貌、崇文、尚武、仁义、忠孝、尊长、团结、友爱、平和 20个主题,每个主题下收录2——3则家訓家规,若相邻地区内容相近时,省辖市统稿时可做适当合并,必要时可附若干家教故事。
七、体例要求
每则家訓家规按照标题、原文、注释、译文、作者简介、评析排列。每则家訓家规的标题,可以摘自其原文中的佳句,也可以提炼概括。注释是对家训家规原文中疑难词句或名物典故予以解释。白话文家训家规不设译文,但对文中引用的名物典故予以注释。评析是对家训家规背景、主旨及相关内容所作的简要评论。
八、编排顺序
各个条目按照其作者在世朝代的先后排序。
九、编写规范
- 采用规范的现代语体文记述。语言通俗易懂,文字力求准确、简明、朴实、精炼、优美、流畅,古文一律按照意译的方式表述,必要时可做适当发挥。
- 除引文和特殊情况必须用繁体字外,一律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86年10月公布的《简化汉字表》为依据,使用标准的简化字书写。
- 书写格式一律自左向右横排。标点符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执行。
- 称谓一律用第三人称。
- 名称用全称,一般不用简称、俗称。
- 使用地名应尊重历史,用当时名称,并在括号内加注今名称。
- 植物、动物、矿物等名称,应使用标准学名,必要时可加注当地俗名。
- 公历的世纪、年代、年、月、日使用阿拉伯数字。
- 公元前纪年,写作“公元前100年”;公元纪年,略去“公元”二字。
- 年份使用全称。如2015年不能简写为“15年”。
- 时、分、秒用阿拉伯数字。
- 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农历)月日使用汉字。如甲子年十月一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等。
- 清代和清代以前的中国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用汉字。使用这类纪年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如唐太宗二十三年(627年)。
-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地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使用汉语。如:一律、星期一、二八年华、七上八下、第三季度等。
- 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连用的两个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如二三米、十八九吨、一千五六百元等。
- 引文应直接引用原著,尽量不转引;如果必须转引时,要注明转引自何书、何文。
- 所有引文、附录、选录,都必须忠实于原著,不得任意改动,务求书写无误。如原文有错别字,可将改正之字置于[ ]里;如原文有漏文,可将增补之字置于( )里;如原文有残缺的文字,则用“口”充填。
- 书稿中的引文均应加双引号,并在页下注明出处;引文中版次、卷次、页码,一般使用阿拉伯数字。
- 注释简短的加圆括号,用文内注;较长的采用文后注,序号用1、2、3……标示。
- 本书从2015年11月6日启动,2016年1月6日完成初稿。2016年2月6日完成一审稿。初稿和一审稿均提供纸质版和电子版。
十、出版
本书定稿后,拟由出版社公开出版
十一、其他
本书所涉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凡引用务必注明出处,实行文责自负原则。
所有编撰人员均享有署名权。
书正式出版后按规定付给相应稿酬。
十二、总编室工作人员及联系方式:
张鹏举 省地方史志办 调研员
(0371)85960511 18236966639
戴霞 省地方史志办 主任科员
(0371)85960526
汪朝霞 省地方史志办 副主任科员
(0371)85960508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
2015年11月3日
家训范文:
第1则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1、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注释
⑴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⑵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⑶行:操守、品德。
⑷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名利。
⑸明志:表达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⑺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韬(ta-o)慢:过度的享乐,慢:懈怠,懒惰。淫,过度
⑽励精: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⑿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⒀驰:消失、逝去。
⒁日:时间。
⒂遂:于是,就。
⒃枯落: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⒄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⒅穷庐:破房子。
⒆将复何及:怎么还来得及。
⒇才:才干
意与岁去:意:意志,本文中指学习的意愿
行:夫君子之行: 操守、品德。
三人行:同行。
意:意与日去:志愿。
宾客意少舒:心情。
志:非澹泊无以明志:志趣。
志虑忠纯:志向。
3、译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4、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一说诸葛乔)的 。
5、赏析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作者于篇首开宗明义,告诫子孙首先要 “立德” “修身”。“德”是做人之基,自然也就把“立德”放在首位,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德”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6.关于本则立德修身的经典事例(一至三则,文字略)
注:本范文出自《中华家训精编100则》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编,方志出版社出版,仅供参考,具体编写可不拘此例。
孝慈部分示例







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