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9
作者: 来源: 点击量:0
学习借鉴 拓展提高
——赴南阳市考察学习报告
3月21日,平顶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考察团一行9人赴南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进行考察学习,期间举行了座谈会,就党史三卷编写、党史思政课、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交谈,先后考察了南阳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馆、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纪念馆、杜凤瑞烈士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布展情况,学习考察时间虽短,但感悟启示颇多,为推进平顶山党史方志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
一、考察学习的启示
南阳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为楚汉文化的发源地。南阳作为中国共产党开展活动、建立党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又是红色资源大市,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后,南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机构融合到位,中层干部和同志们调整到位,呈现出了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各项工作均取得优异成绩。
一是工作认真规范。我市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第三研究科科长张玉平与南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编研科科长史振琳沟通后,南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就本次考察学习活动多次与我们沟通,召开专题会议,就考察学习内容、行程进行研究安排。制作了详细的工作手册,对学习考察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介绍,一册在手,考察学习就吃了定心丸,他们高效务实的作风让我们很是钦佩和感动。
二是重塑效果良好。南阳市原市委党史室和原市史志办全面梳理了科室职责及组织结构,对科室之间存在业务重合、业务相近的科室删繁就简、优化组合,由原来的9个科整合为综合科、党史编研科、史志编研科、年编年鉴科、宣传教育科和资料信息科等6个科,并设置由机关党支部专职副书记为负责人的党务办公室,结合研究室党员干部个人能力和业务素养,选优配强中层正科干部7名,其中有4名同志都是研究生学历。科室原则上专职专责,遇到全局性重大工作调整力量,合力攻坚。比如,为鼎力做好党史三卷工作,将编纂年鉴和工作纪事两项工作人员压减为3人,党史三卷编写工作增加为8人,充分突显了1+1>2的效应。
三是推动工作有方。为加快南阳市党史三卷工作进展,成立了南阳市委书记为主任的编审委员会,编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共南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南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充分发挥编审委员会办公室的作用,多方筹措资金为编写人员配备必要写作设备和器材,为党史三卷顺利编写创造了有利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对党史三卷资料征编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表先促后,加快了写作进度。
四是争优意识强烈。南阳市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提前谋划2023年党史和地方史志业务工作,各科室围绕编好党史三卷、执政纪事、南阳年鉴、南阳月鉴,谋划两志编修、推进三轮修志、指导部门编志、开展读志用志、推进展馆建设、优化查询服务,着力加强宣传教育、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思路、谋举措,推动各项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争先创优理念在全体人员中生根开花。
五是特色亮点纷呈。南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组建一年来,特色突出,亮点精彩,《南阳年鉴(2022年)》获评全国特等年鉴;2023年在河南党史方志网信息发稿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中国共产党南阳历史(第三卷)》(1978.12-2012.10)第一稿已经完成;在高校开设10讲《南阳红色文化》选修课,听课学子给予高度评价……。
此次考察,我们普遍认为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得到了启示,坚定了做好工作的信心。
二、关于高质量做好平顶山党史方志工作的思考
看南阳,学先进,比自己,找差距,我们怎么办?我想关键是要对标南阳,拓宽思路、明确目标,练就内功,用融合理念、创新理念高质量推进平顶山党史方志工作。
一要定好发展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政治建室、科研立室、人才强室、创新兴室、从严治室”的工作思路,以“四比四促四提”为抓手,即比学习,促工作能力提升;比规范,促工作标准提升;比创新,促工作水平提升;比作风,促单位形象提升,引导全体干部大力发扬务实、踏实、扎实、求实的良好作风,敢做敢为,善做善成,以新手笔、新力度,推动工作有新发展、新面貌,力争经过2年左右的努力,使平顶山党史方志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二要突出工作重点。必须聚焦主责主业,把党史方志资料的征集、整理、编辑、研究等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年鉴工作要对标精品,一年一卷,公开出版;党史三卷要极力推进初稿编写,市县一体推进;宣传工作要创新载体、丰富内容,“七进”工作选准示范,以点带面;《中共平顶山市委工作纪事·2023》要实现“破冰”,成稿出版;《平顶山月报》《平顶山党史》期刊要守正创新,增强可读性和影响力;乡镇村志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力推进;党史方志科研工作要研究激励办法,鼓励史志学术创新。
三要建立完善机制。坚持固本提质,通过建章立制提高治理水平。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建立完善具有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真正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四要强化提能举措。扎实开展“史志大讲堂”活动,以“逢旗必扛、事干一流”为导向,每周一堂课,采取“轮流开讲、领导先行、全员参与、共促共长”的方式,通过活动,提升素质,提高能力,使每个史志人成为“脑有思考、口有理论、心有史料、笔有力量”的行家里手,努力打造高素质、专家型的史志队伍。
五要汇聚工作合力。建立史志人才库,吸人才,聚合力。坚持市县联动、部门联动、室校联动,画好“同心圆”,构建“大史志”工作格局,推动平顶山党史方志工作不断开新局,上水平。
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