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抗战老兵
山河记忆——寻访抗战老兵|百岁欧文质:年少已有报国志 战地医生铸传奇
发布时间:

2025-08-29

作者:

来源:

平顶山日报

点击量:

0

山河记忆——寻访抗战老兵|百岁欧文质:年少已有报国志 战地医生铸传奇



1.jpg

欧文质穿上新四军军装留影

2.jpg

欧文质佩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3.jpg

提笔写心声



□本报记者 王春生 林岩五 文/图

在市区新华路湛河桥东侧的河堤上,常常能看到一位身体清瘦的老人慢慢散步。他穿着朴素,神态平和,就像普通长者一样。然而,这位老人身上却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他就是抗战老兵欧文质。

今年5月,欧文质过了百岁生日,但老人依然行动自如,每天到湛河边散步是他雷打不动的“必修课”。8月26日上午,在市区新华路湛河桥东侧河堤散步、小憩后,老人缓步而行,回到不远处省军区离职干部休养所平顶山服务站里的家。

当天,记者和我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卢建森、侯国华一起来到欧文质家中。欧文质老人头发灰白,精神矍铄。屋内陈设简单,客厅茶几上放着一份《参考消息》,旁边过道里整齐摆放着几摞报纸。谈及当年的从军经历,欧文质思维清晰、记忆力惊人。

投笔从戎:彭雪枫麾下学医报国

1925年5月,欧文质出生在江苏宿迁。少年时期亲眼目睹了日军在家乡的种种暴行,国仇家恨在他心中深深扎根。

“我家前院住着有钱人家,日军在那里驻扎了30多人。头天晚上住下,第二天(日军)就被我们的部队给歼灭了。”欧文质向记者讲述了这个刻骨铭心的故事。这场战斗规模不大,却如一粒火种,在少年心中种下了从军报国的志愿。

让他愤慨的是,他熟识的区长王宝金被日寇残忍杀害。“这个人我很熟悉,他的死让我更加痛恨日寇。”欧文质语气坚定地说。

国难当头,正在泗阳中学读高中的欧文质毅然放弃学业,投身抗日事业。1942年,他参加地方武装,同年8月正式入伍,成为新四军第四师的一名战士。

入伍后,有文化基础的欧文质被分配到卫校学习,从此与战地医疗结下不解之缘。

“上卫校是部队的安排。我们上过学的人到部队后,一部分去军校深造,一部分学医。我当时是高三学生,被选派学医了。”欧文质回忆道。

欧文质所在师的师长是彭雪枫,彭雪枫不仅军事才能出众,还重视文化建设,亲手创办了四师的“三件宝”——《拂晓报》、拂晓剧团和骑兵团。

谈到彭雪枫,欧文质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彭师长能文能武,指挥打仗、做动员讲话,样样出色。他指挥反扫荡战斗,歼灭了大量敌人,我对他十分崇拜。”

然而,1944年9月,彭雪枫在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不幸牺牲。这个消息直到次年2月才公布。“那时下了封口令,谁泄露彭师长牺牲的消息,就要被枪毙。”欧老解释道,“消息必须封锁,因为不管是日军还是国民党反动派,都惧怕彭师长。即使他不在了,也要让敌人以为他还在指挥作战。”

在卫校学习期间,欧文质刻苦钻研医学知识。他深知,在战场上,医术就是生命。凭借扎实的文化基础和勤奋好学的精神,他很快成长为医疗队的骨干。

战地仁心:用生命守护生命

毕业后,欧文质成为一名战地医生,被分配到师部直属手术队。手术队紧随作战部队,哪里有伤员,就奔赴哪里抢救。

欧文质在战地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救治理念——“慈母的心、老鹰的眼、女人的手”。他认为,战地医生既要怀慈母般的仁爱之心,又要具备老鹰般敏锐的观察力,还要有女性那样灵巧的双手。这一理念,让他在枪林弹雨中挽救了无数生命。

“战争中,死伤是常事。战场上到处都是伤员,我们来不及悲伤,只能不停手术,争分夺秒地抢救生命。”欧文质神情凝重地说。

1944年11月,在夏邑一带的奔袭战斗中,欧文质第一次负伤。“手榴弹炸伤左肩膀,幸好没伤到骨头。”他轻描淡写地回忆道,“打仗就是要来回奔袭。有一次夜行军40多公里,天不亮就打垮了敌人军部。”

战地生活极其艰苦。欧文质回忆,1942年是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没有军装,就穿便衣,自己染布做衣服,“冬夏都是一套服装,冬天塞棉花御寒,夏天取出棉花当单衣。”

尽管条件艰苦,部队纪律却十分严明。“开辟豫皖苏根据地时,部队不准与民争粮,买粮吃饭,绝不征收百姓的粮食。”欧文质说,“有一次见到满山的柿子和地里的红薯,我们饿了一天也没人动老百姓的东西。”

1945年,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欧文质所在部队从河南转战到他的家乡江苏境内。“真是欢天喜地啊!大家都跳舞庆祝,我们终于打败日本鬼子,扬眉吐气了!”欧文质脸上洋溢着笑容,仿佛回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解放战争时期,欧文质继续坚守医疗岗位,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江西九江工作。三年困难时期,他毅然捐出两个月的工资240多元,支援宿迁老家建设。“今年家乡人还来给我过生日,大家很开心。”欧文质回忆道。

世纪见证:初心不改医者仁心

1969年,欧文质随部队赴河南许昌参与组建野战医院,他在许昌一待就是10年。1979年,他所在医院调防平顶山,成为军医学校附属医院(后更名为解放军152医院),欧文质也随之来到平顶山。

1982年,欧文质离休,但他继续致力于红色基因的传承。他经常给青少年一代讲述革命故事,激励后人珍爱和平、奋发图强。

作为世纪老人,欧文质亲历了国家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伟大历程。“现在国家强大了,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很强大。”他边说边把手抬高到额头处,“前几天看电视,9月3日大阅兵正在训练,阵容强大,令人震撼!”

“想当年,我们打日本鬼子时条件艰苦,是小米加步枪。现在陆海空三军都是现代化装备。”欧文质感慨道,“国家强大了,没人敢欺负我们了,我感到无比自豪。”

“弱兵必被欺,自强方御侮”是欧文质经常强调的一句话。如今,已过百岁的欧文质仍保持着规律的生活。每天去河边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饮食上以家常便饭和素食为主。虽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但通过服药,病情控制得很好。

欧文质的生活十分简朴,他身上的短袖衫已穿了20多年。

采访结束时,欧文质老人用颤抖的手写下了“弱兵必被欺,我们要自强”和“庆祝抗战胜利80周年”字样。清瘦的身影背后,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是永不褪色的精神,是永恒的爱国心。


下载附件:

[打印此稿]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