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抗战老兵
山河记忆——寻访抗战老兵|99岁闫圈:山河破碎血浸染 家国强盛民方安
发布时间:

2025-09-19

作者:

来源:

平顶山日报

点击量:

0

山河记忆——寻访抗战老兵|99岁闫圈:山河破碎血浸染 家国强盛民方安



1.jpg

闫圈老人回忆烽火岁月

2.jpg

历次抗战胜利日,闫圈老人获颁的纪念章

3.jpg

老人收藏的日本投降书复印册内页



□本报记者 杨德坤 文/图

9月1日,舞钢市红山街道闫楼村,初秋的阳光依然炽热,斑驳的光影透过院落上的遮阳网,映照得闫圈老人胸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熠熠生辉。

这枚纪念章,穿越历史的烽火而来,也承载着老人血与火的记忆。

战乱苦难印记

“我父亲的精神头、身子骨都还不错,捞面条能吃多半碗、喝稀饭能吃半拉馍,每天还能推着车在村里转悠两圈。”闫圈74岁的二儿子闫自显长期伺候父亲,对父亲的脾气、秉性了如指掌,“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时常教导我们后辈要珍惜现在、时刻感恩共产党。”闫自显说。

1926年出生的闫圈老人明年将迎来自己的百岁寿辰,虽身形已不再挺拔、声音有些颤抖,但谈起过去的战斗岁月,他的思维会瞬时活跃起来,眼神清亮、振臂有力:“旧社会苦呀,普通人家的孩子,长到十五六岁也没穿过像样的衣服、没吃过一顿饱饭,周边都是乞讨为生的人,再加上有战乱,老百姓过得那真是苦。”

1943年,日军酝酿占领河南、湖南、广西等地,急于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全国抗战形势逐渐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而河南境内的战事最为吃紧、斗争形势也极为复杂。

兵荒马乱的年代,老百姓的生活满是苦难和挣扎。“为躲避日本鬼子的轰炸,老百姓常常东躲西藏,整天过得提心吊胆,自己的命自己不当家。”闫圈说,1943年4月,17岁的他被抓了壮丁,补充兵源。“当时,一同被抓壮丁的还有闫楼村及周边几个村的十几个人,其中有几个还都认识。我们先被送到庙街,随后经过舞阳再被送到郑州师管区,一周后,经过简单操练,发了衣服和枪,就算正式当了兵。”

战至弹尽粮绝

闫圈说,他所属的部队为汤恩伯部的29军193师5团,“第几营记不住了,是三排8班,军长是马励武(音,下同),师长是赖汝雄,团长、营长的名字忘了,连长叫冀保禄,排长姓罗、班长叫陈宝禄。”闫圈所分属的兵种为步兵,“前期是跟在一个机枪手后填充弹匣的上等兵,随后分发的武器是一杆捷克式步枪,腰里缠25发子弹。”闫圈说。

“抗日战争、光宗耀祖、保国卫民……”当时部队常做战斗动员,“时间长了就没啥怕的了,反正鬼子都把咱的家园祸害了,只要跟他们遭遇上那就是打。”闫圈所在的队伍活动在三门峡灵宝一带的黄河两岸与日军展开流动作战,“印象最深的一场战斗是在禹县(今禹州市),断断续续打了七天七夜,最后子弹都打光了。”

老人回忆,当时日军把他所在的部队逼退在禹县一座东西向的小山上,山上有座庙,“我们部队的头头儿大喊一声‘上山战斗的是英雄,下山逃跑的都是狗熊’,结果没有一个下山的。我在庙的东南角埋伏着,白天鬼子的飞机、大炮轮番往山上扔炸弹,晚上靠着照明弹、燃烧弹继续攻击。咱们的武器落后,平均打出去1发子弹,人家就射过来10发子弹,且有飞机、大炮轰炸,死伤的人老多。”闫圈回忆着战斗的惨烈,目光如炬,“后来才知道,鬼子晚上放信号弹,绿色代表进攻、红色代表撤退,后来还有黄色信号弹,不知道代表啥。”

闫圈说,禹县的那一场战斗,最后活着的500多人弹尽粮绝,无奈被俘,受伤倒在山坡的战士则被鬼子一个个刺死。“当时半山坡上哭喊声一阵接着一阵,都是鬼子在用刺刀‘结果’伤兵。”说到这里,老人眼眶湿润、声音略有哽咽。

被俘后的闫圈辗转多地后被押送至山东济南北部一个集中营,“整个集中营里大概有1万多人,路西是鬼子的司令部,大部分战俘都被派到一个叫白马山的地方挖山洞。”闫圈多多少少有点种菜、建筑的手艺,在集中营里,除了被关押的时间,他被安排种菜、盖房子,“小鬼子根本不把战俘当人看,分给的食物是清汤寡水的小米汤,偶尔吃点喂骡子、喂马的豆渣饼,根本吃不饱。不少战俘死于饥饿、疾病,眼见成卡车、成卡车往外拉尸体。谁不想活着出去呀。”

抗战胜利返乡

“日本兵投降那年我20岁。”“起死回生”的那一年,闫圈老人记得格外清楚,“突然有一天,集中营被中国的部队接管了。后来得知是鬼子投降了,随后我们被陆陆续续送回了各自的家乡。”在集中营关押了3年的闫圈一直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当时从老家一同被抓壮丁的刘恒、柴金禄、黄玉贵等人都死在集中营,只有我活着回了家。这是多么幸运啊。”

回乡后,闫圈一直在家务农。2016年,河南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发现了闫圈老人的抗战事迹,为他建立了抗战老兵档案。随后,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等历次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中,闫圈老人获颁纪念章等十余枚。

“许是在部队时养成的习惯,打我记事起,父亲就爱锻炼身体。”闫自显说,父亲现如今早晚锻炼身体,曾说“这是在部队里经常出操养成的习惯”。闫圈上小学的重孙女闫毓雪深为太爷爷而自豪:“在学校,很多小朋友都知道俺家有个大英雄。”

历史的车轮碾过烽火与尘埃,如今之中国,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势不可挡。老人眼见着新中国日盛一日、欣欣向荣,时时感受着革命胜利、国家建设后的喜不自禁。

临近采访结束,记者特意打开手机,将一段近期天安门阅兵演练的视频播放给老人看。他揉了揉模糊的双眼,仔细端详并不住赞叹,“呦、咦,你看看,这些冲锋枪肯定能一梭子打出去至少25发子弹……武器先进了、国家强大了,就再没人敢欺负咱了,老百姓才算是平安有福喽。”


下载附件:

[打印此稿] [关闭窗口]